通讯员 叶正东 朱天洋
近日,为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与智慧乡村建设号召,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永旺村联合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农家乐”社会实践小队,在村内开展了主题为“科技助力环保,智慧分类未来”的垃圾分类科普调研活动。此次实践聚焦公共区域垃圾分类管理效能,以科技视角为村庄的垃圾分类“心脏”——集中投放点——把脉问诊,推动分类习惯养成。
活动伊始,“观察评估小队”成员顶着烈日,深入村内各公共垃圾集中投放点。他们手持检查清单和记录板,系统性地观察并记录各点位垃圾桶的设置、标识清晰度、不同类型垃圾的实际混投率、分类准确率、卫生状况以及日常管理维护情况。队员们特别关注了投放高峰期村民的使用习惯和常见误区,对现场发现的分类错误垃圾进行了即时、细致的讲解和纠正示范。“您看,这个大骨头看着像厨余,但因为难以降解粉碎,其实是‘其他垃圾’。”学生们一边在现场协助村民正确分类手头的垃圾,一边分发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小指南。同时,他们在现场通过简洁的问卷以及访谈形式,主动与前来投放垃圾的村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现有投放点设置的满意度、使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智能化管理的看法和接受度。
同步进行的科普活动在永旺村村民委员会热烈展开。“科普小组”成员紧扣“科技如何提升公共垃圾管理效率”主题,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深入浅出的科普宣讲。宣讲内容紧密围绕PPT展示的核心科技知识展开:智能识别与督导技术、智能箱体管理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垃圾处理技术关联。科普环节还关联介绍了PPT中阐述的垃圾处理技术,强调了科学分类是这些高效处理技术得以应用的前提。小组特别指出,前端精准分类是后端高效处理和资源再生的关键保障,两者结合才能最大化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目标。
为了让村民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技术,科普小组精心准备了图片、视频资料,甚至可能使用了简易模型进行辅助演示。这种形象化的方式有效地将现代科技如何赋能公共垃圾分类管理变得可见、可感、可用,让村民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带来的高效、卫生与便捷,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互动频频。
炎炎夏日无法阻挡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热情。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永旺村的各个垃圾集中投放点,进行着细致的“环境诊断”和耐心的科普宣传,成为村庄夏日里一道流动的“科技+环保”风景线。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信息学院学生林同学认为:“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公共空间管理对垃圾分类成效的关键作用。点位设计、清运频率、智能手段缺一不可。我们计划将集中观察记录的数据和村民意见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一份提升永旺村公共投放点管理效能的实用报告,希望能切实推动‘智慧分类’在这里落地。”
本次活动有效提升了村民对公共区域垃圾分类的关注度和参与正确投放的积极性,也为永旺村优化集中投放点管理、探索引入智能化手段注入了专业力量和新的活力。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高校智慧服务乡村治理、探索“科技赋能乡村环保”模式的生动实践。
宁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宁波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宁波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宁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宁波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客服:QQ2280807873
我来说两句
![]()
|